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世界中医药》 > 202017
编号:13812161
调中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肠激素和胃电图的影响(3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9月1日 《世界中医药》 202017
     2.4 2组患者胃电圖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,治疗后2组患儿FP、正常慢波比率均显著升高(P<0.01),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(P<0.05或P<0.01),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;与治疗前比较,治疗后2组中正常胃电节律患儿比例显著增加,胃电节律过缓患儿比例显著下降,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或P<0.01)。见表4~5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近年来随着人们社会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变化,儿科FD、功能性便秘、腹痛、肠易激综合征等发病率逐年升高,FD患儿占全部消化疾病患儿的20%~40%,且由于患儿主诉各异,无明显特异性病理变化,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,且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[9-10]。

    FD属于中医中“胃脘痛”“厌食”等范畴,《景岳全书》中有云:“似饥非饥……胸膈懊忱,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,或食已而复嘈,或兼恶心,而渐见胃脘作痛”,由此可知FD主要病位在胃,亦与肝脾肺密切相关。脾胃虚弱为本,气机升降失常、痰湿热邪内积、气郁于内是FD发病的机制。小儿脾常不足,饮食水谷无法化为精微,气血无源,加之小儿脾胃常有不足,运化司职能力较弱,饮食难以自调,故而加重脾胃不和、运化失常,久而久之导致厌食、食积、泄泻等发生[11-13] ......
上一页1 2 3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945 字符